查看原文
其他

让人类成为一个多星球物种—SpaceX的火星殖民方案!

2016-09-28 跆拳道大灰狼 航天爱好者


我要说的是,这可能是一场堪比约翰·肯尼迪“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”的演讲,这是人类航天史上截至目前最疯狂、最宏大、却又最真实的一套火星殖民计划!没有之一!


这个计划刷新和挑战了人类航天工程的极限!如果你不信,上视频!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q002144axze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这个视频或者说方案,之所以能够震撼到笔者,而且我们今天拿出来和NASA的DRA 5.0载人登陆火星计划一样正式的讨论,而非将其视为科幻小说中的情节,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:

  • 这部短片中的所有外形和数据都是根据计算机仿真模拟数据生成的,而非纯粹的脑洞和科学幻想。


这是片中ITS飞船的计算流体动力学(CFD)仿真截图,飞船所采用的防热材料正是SpaceX已经成熟使用的PICA-X(酚碳热烧蚀板,Phenolic Impregnated Carbon Ablator),这种材料在好奇号火星车上有过应用,对付火星大气绰绰有余

  • 片中的巨大的“星际运输系统”(Interplanetary transport system,简称ITS,也可以称之为行星间运输系统)的两个最关键的技术——代号猛禽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和12米直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储箱,已经生产出了实物,并且投入测试当中


由日本东丽公司提供原料的12米直径碳纤维复合材料二级测试用液氧储箱实物,这是人类航天史上最大直径的储箱实物,土星五号和SLS都甘拜下风


前天刚刚开始点火测试的代号为“猛禽”(Raptor)的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,设计目标为310吨真空推力,382秒比冲,30MPa的超高室压,甚至高于著名的RD-180的27.8MPa(维基数据),全可复用设计,推力能够深度节流到20%

  • 这套系统在起飞时采用了多达42个一级引擎,起飞推力127800kN,单个猛禽(Raptor)发动机推力3082kN;将12800吨的东西一次送离开地面,你能想象一下这相当于4枚将人类送往月球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(也可以说尚未首射的SLS)同时起飞所带来的震撼么。


土星五号,人类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重型运载火箭,曾将人类5次送上月球,起飞推力约3400吨,140吨低地轨道运载能力,现在SpaceX要建造一个4倍于土星五号推力,4倍于土星五号运力的怪物火箭!


基本的任务架构


时间所限,今天内容有限,很多深度解析笔者也没时间写,所以就事论事,先把这次发布会说清楚。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段视频的任务架构,首先这个系统现在被称之为“星际运输系统”(Interplanetary transport system,简称ITS,以后可能还会改),由ITS助推器和ITS飞船两部分组成(分别叫ITS Boost和ITS Ship)。之前一直被称之为ITS助推器被称之为BFR(Big Falcon Fucking Rocket)火箭和MCT(Mars Colonial Transporter)飞船。


整个系统准备就绪


前往火星的“先驱者”们开始登船


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的LC-39A发射台准备升空


多达42台猛禽发动机发出撼山动地的轰鸣,火箭升空


ITS助推器和ITS飞船分离,ITS飞船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火箭二级,只不过他和飞船结合到了一起,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全可复用思路的要求,因为现在的猎鹰9火箭二级无法复用


ITS助推器飞回发射场,这个与现在猎鹰9的回收方式基本一致,但是由于ITS助推器太过巨大,采用驳船回收已经基本不可能


无人ITS加油船(ITS Tanker),无人的加油船中装满液氧和甲烷燃料,和刚刚返回的ITS助推器重新组合再次发射,笔者个人观点,这块儿脑洞有些大


在轨对接加注,加油船把所有燃料都输送给载人的ITS飞船,仅剩下返回地面用的燃料,加注完成后加油船再入返回地面


3-5次加注完成后,载人的ITS飞船正式启程前往火星,进入MTO轨道,采用200kw的巨大太阳能电池板来为飞船供电

进行数个月的深空飞行后,到达火星

依靠ITS飞船的升力体结构再入火星大气

最后调转方向,伸出着陆腿,采用反推着陆

到达火星

有关如何返回地球的问题,视频中并没有交代,但是演讲中有所涉及,我可以给大家解释一下。由于到达火星后,飞船的储箱燃料已经彻底耗尽,所以需要用到一个非常先进的概念,也就是ISRU——原位资源利用。利用成熟的甲烷化反应,如下图,采用火星大气层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二氧化碳,生成返程所需要的液氧和甲烷。然后还是采用ITS飞船,独立返回地球(火星重力只有地球三分之一,所以入轨要简单的多),继续经过数月的深空飞行,再入地球大气,反推着陆地球,经过翻修和检查,准备下一次任务。


图中为包括甲烷化反应的ISRU链条,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祖布林博士的《赶往火星》这本书,解释得非常详细,马斯克方案也充分继承了其方案精髓


1
主页君的怨念

主页君真心不是马后炮,之前我本来根据外媒的资料构想了一下SpaceX的火星任务架构,可能群里的网友知道的比较多。但是因为大家都知道,马斯克不是个按照套路出牌的人,我如果脑洞完了和官方版并不一致,很容易被打脸啊。所以这个前瞻文章最后没敢写,但是当会议开始前ITS的官方视频放出的一刻,在无以复加的震撼之余,笔者只能捶胸顿足了,真的和马斯克的这个官方正式版相差无几,基本理念几乎完全一致,可惜现在跑出来马后炮,真的是没人信啊。当时要是不偷懒写个前瞻,“预言帝”的位子估计是坐稳了。


ITS的关键技术、基本参数和逆天指标

现在我们来具体谈一下整个任务架构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、基本参数和一些需要达到的逆天指标。

为什么要去火星的理由2:火星是太阳系内最像地球,也最有潜力改造成第二个地球的行星

为什么要去火星的理由2:他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可居留行星,这很重要,金星也不远,但是环境极其恶劣,根本没法住。

整个ITS的设计理念——全可复用、在轨加注、在火星反推着陆、正确的推进剂组合,这和笔者之前猜测完全一致,当然细节有所不同。不行可以看往期文章啊,里面对猛禽的猜测就是这样的[深度]从闭门羹到猛禽—SpaceX坎坷的发动机之路(中)。其实还应该有一条,那就是surface to surface(地表到火表),轨道上不留东西,在轨加注虽然破坏了这个原则,但是基本理念是surface to surface的。这和传统的NASA主导的DRA载人火星登陆架构完全不一致,NASA方案一直都有巨大的电推或者核推飞船在轨。


《火星救援》中的赫尔墨斯号地火转运飞船,巨大的转运飞船不降落在任何星球表面,这就是NASA火星任务架构的特色之一,有关各种火星任务架构辨析,以后可以慢慢灌输给大家

终极目标——在火星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人类社会,必要条件——整个ITS系统的全可重复使用

对比了可复用的载人登火方案和一次性登陆方案的费效比问题,这就引出了燃料组合的问题

对比了液氧煤油、氢氧和液氧甲烷三种燃料组合,分别从飞船尺寸、推进剂价格,可复用性,火星制取难度和推进剂可储存性来对比,最后液氧甲烷胜出!

很快就有网友把ITS放到了火箭排行榜中,蓝色起源的新格伦火箭瞬间黯然失色,我只想说,这个外形真特么邪恶。。。


起飞质量:10500吨,起飞推力13033吨,高122米,直径12米,一次性LEO运力550吨,可复用状态下LEO运力300吨,感受一下,土星五号在其面前就像一个小窜天猴

内部结构

碳纤维复合材料储箱,液氧甲烷推进,自生增压设计,这就摆脱了猎鹰9两次失败的原因——氦气增压系统

ITS助推器,77.5米高,12米直径,干重275吨,推进剂质量6700吨,多达42台猛禽发动机,这已经碾压了史上发动机数量最多的N1火箭,当然这个安全性我也是呵呵了,要知道N1可是四射四爆啊


感受一下N1的30台发动机

42台感觉怎么样,分成三个部分,内环、外环和中央,只有中央的7台发动机可以矢量摆动,其实这都不是关键,如此多发动机同时工作产生的复杂耦合振动才是最要命的

重头戏来了,猛禽发动机,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,预冷的液氧和甲烷,海平面和真空的膨胀比分别为40和200,其余参数前面有,还有一个,猛禽和现在用的梅林系列发动机大小基本一致,推力确实三倍多,当然室压也是,炸一个了不得啊;此外能够节流到20%也是相当逆天了。


会上放出了此次猛禽试车的视频,时间很短只有几秒,马斯克说——很意外这次试车没有炸,哈哈。。。

这个是ITS飞船的参数,49.5米高,最大直径17米,采用了3个海平面(小喷管)的猛禽发动机和6个真空版(大喷管)的猛禽发动机,其中三个海平面版用于着陆,飞船分为载人和无人加油船两种,远期目标是可以一次性搭载100人前往火星

火箭运力对比,反正就是各种逆天了

不同年份的地火转运时间和运力对比,马斯克表示,乐观的话,从2019年开始测试ITS系统,2022年ITS将第一次飞往火星,当然这一切都太乐观了。

二级液氧储箱试验件的内部,感受一下

不止是火星,之所叫“星际运输系统”,因为他还可以去得更远,当然这都是后话了,见图


钱的问题和无数的坑

谈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,再震撼观众之后,其实老马还是有很多关键问题没解释清楚,比如辐射、人工重力、返回、逃逸等等,当然最重要的是整个项目天文数字般的花费从何而来。

粗略的费用构成何复用次数之间的曲线,理想目标是100万美元一位,而且只有小部分人能回来,伦理上不知可否行得通


这五条的利润能把这家公司维持住就不错了,钱果然是个大问题,马斯克也绕不开


2002年SpaceX创办时的所有员工,14年过去了,当年吹的牛逼一个个都实现了,所以这次我们也看好他吧

最后时间所限,因为主页君要出差了,8:15的高铁,只能写到这里了,明天再给大家深度解析!给大家再来几张ITS飞船内部图,感受一下。






想了解更多的航天科普新闻,请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“航天爱好者”!并分享你喜欢的文章!欢迎各位爱好者投稿,各抒己见,畅所欲言!

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:www.spaceflightfans.cn

最新的航天新闻聚合和发射预报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